东营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二) 东营市概况

2019-01-15 11:14:16 administrator 383

( 一)  自然环境状况

1.  地理位置

东营市位于北纬 36°55′~38°10′、东经 118°07′~119°10′之间,地处山东省北部,东部、北部临渤海,西部与滨州市毗邻,南部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见图 1-1),南北最大纵距 123 km,东西最大横距 74 km,总面积 8243km² 。黄河在东营市流入渤海,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河口淤积每年造就大量的土地。境内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域成陆较早,八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部利津县域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北部、东部系近代黄河泥沙

造陆所成,仅有近百年历史。

图 1-1 东营市地理位置图

2.  地质地貌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中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 28 m(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 1 m,自然比降为 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 11 m,东部最低高程 1 m,自然比降为 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 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 2~4 m,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 5 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2%,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3.6%,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54.5%,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10.7%,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27.0%,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3.  气候 气象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多刮北风、西北风,雨雪稀少。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境内南北2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 12.8℃,无霜期 206 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多年平均降水量 555.9 mm,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 14.3℃,比常年偏高 1.5℃,年降水量 684.7 mm,日照时数 2266.6 h,比常年偏少 372.8 h。

4.  土壤类型

东营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 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 0.6%,适种小麦、玉米、高粱等浅根作物,在农业上是较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 59%,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占全市土壤总面积

的 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占土壤总面积的 0.4%,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征。

5.  河流水系

东营市共有流域面积 10000 km² 及以上河流 2条,均为跨市河流;流域面积 1000 km² 及以上河流 7 条,均为跨市河流;流域面积 100 km² 及以上河流30 条,其中跨市河流 16 条;流域面积 50 km² 及以上河流 40 条,其中跨市河流 18条。

东营市区域内有三大水系,即黄河水系、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水系、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水系。东营市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等 20 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等 10 条河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区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 138 km。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 1950~2001 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 332.6 亿 m³ ,最大 973.1 亿 m³ (1964 年),最小 18.8 亿 m³ (1997 年);最大流量为10400 m³ /s(1958 年 7 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 8.4 亿吨,最大 21亿吨(1958年),最小 0.15亿吨(1997年)。

6.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东营市土地总面积 1236.5 万亩,人均占有土地 6.55 亩。其中,农用地面积 637.7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1.5%;建设用地面积 202.4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6.4%;未利用地面积 396.4 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1%。1855~1985 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 3~4 万亩;1985 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2)  水资源

东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9.0 亿 m³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8.2 亿m³ ,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0.8 亿 m³ ,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近几年年均引水量 10 亿 m³ 左右,2016 年全市累计引黄河水 9.6 亿 m³ ,3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 7.7亿 m³ ,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为 2.8亿 m³ 。

(3)  矿产资源东营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黏土、贝壳等。胜利油田已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 81 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4.1 亿吨。2014年,在东部探区发现第 81 个油田——三合村油田,实现连续 6 年每年发现一个新油田。东营区域地下卤水储量 11.9 亿 m³ ,深层盐矿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探明岩盐资源量 1097 亿吨。煤的发育面积约 630 km² ,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探明煤资源量 61.8 亿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分布面积约 5655 km² ,探明地下热水资源量 3447 亿 m³ ,是全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全市年开采量约为 660万 m³ 。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