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四)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

2019-01-15 11:15:45 administrator 460

1.  生态保护现状

(1)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通过实施三网绿化、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速生林基地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东营市由“电线杆子比树多”的全省造林绿化后进地区,一跃成为全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标兵和全省重要的冬枣、工业原料林基地。“十二五”期间,按照外有沿海防护林带、中有“三网”绿化、内有环城林带林网的思路,以提高防护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绿洲,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015 年,东营市造林绿化以生态林场建设、沿黄生态工程、路域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全局,完成造林面积 5.4 万亩,森林抚育 12万亩。

(2)  重视和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1990 年,依托一千二林场、孤岛林场的部分区域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2 万hm 2 ;1991 年 11 月,建立了“东营黄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一千二林场、孤岛林场全部范围,面积 5.1 万 hm 2 ;1992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南(黄河口现行入海流路两侧)、北(1976 年黄河改道前入海流路两侧)两个区域,面积 15.3 万

hm 2 。2010 年,明确了林业部门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把湿地保护和恢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11 年,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4法》。2014 年,市政府又把《东营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纳入了规范性文件出台计划。2014 年 5 月,市政府颁布《东营市人民政府令》第 185 号,发布实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近几年,为阻止湿地功能减退,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黄河故道等核心和缓冲区域湿地进行恢复建设,利用黄河调水调沙,开展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域恢复过水试验,修复湿地 10 万亩。通过加大湿地保护措施,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了 17 万 hm 2 ,湿地植被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鸟类种类已由建市初的 187 种增加到 368 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 25.2%。2010 年东营市被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2016 年又被授予“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

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近期东营湿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垦利区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营区龙栖湖湿地公园、利津县凤栖湖湿地公园、广饶县孙武湖湿地公园、河口区鸣翠湖湿地公园、利津县沾利河湿地公园、广饶县支脉河湿地公园、垦利区兴隆湿地公园等均通过了国家级或省级湿地公园评审。

(3)  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成效显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市政府抓住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洁净工程、绿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宁静工程、畅通工程、宣教工程、健康工程和生态工程等“创模”十大工程。通过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能力建设,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度提高,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本着“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建成区造林绿化步伐,使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今日的绿洲,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4)  大力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5 年,我市 9 条省控河流断面 COD 平均浓度为 27.7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 1.3 mg/L,比去年分别改善 33.9%、71.7%;7 条市控河流断面 COD 平均浓度 34.7 mg/L,氨氮平均浓度 1.7mg/L,同比分别改善 31.1%、74.7%。2015 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54 天,占全年天数的 42%,较 2014 年增加 7 天,其中一级优的天数增加 5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 227 天,同比增加 28 天。4 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除细颗粒物外均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 54 ug/m 3 ,改善 23.2%,二氧化氮 41 ug/m 3 ,改善 13.0%,可吸入颗粒物 136 ug/m 3 ,改善 9.0%,细颗粒物79 ug/m 3 ,同比持平。

(5)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由于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短,土壤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东营市生态环境仍然非常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稳定。东营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04 年市委市府做出建设生态市的决定,着重抓好环境保护、治水改土、防洪减灾、生态防护林建设、草地保护、小流域治理和城东及垦东防潮堤建设等国土整治、生态保护和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集中力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高科技工业园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2010 年组织编制并出台《东营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5生态修复重建和生态治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大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小城镇环境建设,全市已创建 27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