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碧水绿地定格在黄三角

2019-01-15 13:38:10 administrator 77

广袤无垠的黄河三角洲,因为年轻而展现着神奇,一直以来,“新、旷、野、绿”是其神奇的重要诠释。这片粗犷邃野的大地,曾经的萋萋芳草、涟涟碧水、悠悠白云、皓月繁星,使之抹上了一丝丝温柔,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胼手胝足地耕耘在黄河尾闾,享受着宁静恬淡。

  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东营市的诞生,这块共和国年轻而又神奇的土地于是生机一片。东营是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一直以来积极发展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动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了重大步伐。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东营市化工产业成长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对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快速发展,给这里带来不少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提升环保水平、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已是东营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让蓝天碧水绿地定格在黄河尾闾,成为东营各级环保部门矢志不移的追求。谋定而动,东营市在做好前期环保工作的基础上,又打出了提升环保水平的“组合拳”,力度空前。


  提升化工产业环保水平的三年攻坚


  作为化工大市,东营的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东营人清醒地看到了化工产业存在巨大的环保压力等突出问题。东营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属于化工行业的有两个,废水排放约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 40%;个别化工园区和项目毗邻居住区等敏感区域,环保设施不完善;同时,受化工产业过快增长影响,东营突发性环境事件增多,省控河流水质问题严重,大部分河流水质处于达标边缘。

  9月 19日,东营市召开了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动员会议,会议的主旨之一是动员全市上下利用 3年时间,集中开展提高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在发展GDP的同时,严抓环保,推动化工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为推动化工产业凤凰涅槃、脱胎换骨,改善环境质量,东营市按照“严格标准、逐个评价、分类施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严格落实环保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项目准入,强化监管措施,全面提升化工产业环保水平,促进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通过 3年的努力,使全市化工产业环保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上下游一体化循环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生态、环境友好、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向污染宣战。为此,全市出台化工生产企业“两评级一评价”标准,对评为“差”的企业,将责令停产整顿,整顿后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关闭或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化工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与准入门槛不高有很大关系,东营各级环保部门严格行业准入,加强源头控制。打造专业化园区是化工产业发展提升的重要载体,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的必由之路。东营将对化工园区加强能源、环保等公用设施建设,提高环保的保障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建设循环型生态化工园区;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思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构建集中集约集群、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东营市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环保管理“签字背书”制度,专家对所查的隐患签字背书,领导干部对负责的整改任务签字背书,把工作责任压实、压力传导到位。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同志联系乡镇环保工作制度,建立县区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化工企业制度,建立环保工作专题述职制度,形成严抓实管的工作格局。特别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本质环保水平,企业是主体。东营市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流程管理,完善环保应急机制,推动企业真正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给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东营市推进了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抓好工程减排,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整治大气污染,为促进全市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再添新动力。


  完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格局


  东营市河流大部分没有客水,污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河或处理不达标,是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因素。为此,东营市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 2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77.9万吨 /日,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万吨。

  在保证中心城区沙营污水处理厂、开发区首创污水处理厂、滨海新材料园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东营市近几年又建设了 5座污水处理厂,目前,西城南、西城北、东城北 3座已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在建设的五六干合排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每天 5万吨,一期2.5万吨,也将于年底完成。东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改造,处理能力将由 6万吨提到 8万吨。这样,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将由去年的每天 21万吨,增加到今年底的 39.5万吨(不包含已有的沙营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由去年的每天约 20万吨,增加到今年底的 34万吨左右,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 30多万吨污水基本得到处理。

  目前,国家规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为一级 A(COD平均浓度50mg/L,氨氮平均浓度 5mg/L),低于五类水的河流水质达标要求(COD平均浓度 40mg/L,氨氮平均浓度 2mg/L)。为了确保河流水质达标,东营市政府要求所有污水处理厂通过升级改造或者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保证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经过认真研究和实地勘察,全市确定对 9个污水处理厂实施升级改造,对暂不升级改造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人工湿地6490亩,现已建设完成 980亩。

  为有效保障了污水的收集处理,东营市雨污管网和泵站建设维护工作正全面展开。污水收集不起来,污水处理厂就“吃不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此,东营市把污水管网和泵站的建设维修摆上重要位置,加快推进。截至 6月底,全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155.957公里,维修疏通管网 591.7公里,维修疏通检查井 31565个,新建泵站 20座,维修泵站46座,对 37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对河道实施清淤 190.16公里。

  中心城区由于建设时间长,建设之初未实行雨污分流,各类管网、泵站的建设改造任务重、难度大。东营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东营区、胜利油田等单位密切配合,克服了情况复杂、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积极推动管网和泵站的建设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围绕东城南、东城北、西城北、西城南、五六干合排5个污水处理厂,东营今年规划建设维修污水主管网和截污管网 52.84公里,目前已完成 14.8公里,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整个中心城的截污干网基本实现配套。东营中心城区内小区计划 3年内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到目前为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油田小区达到 90%;地方小区的改造也已开始实施,年底前完成改造 50个。市政雨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工程方面,东营市将对西城老城区雨污混流严重的五六干合排区域进行雨、污管网改造和沿街商户污水治理,主要实施“四横三纵”污水管网改造,目前已完成 14.8公里;同时,全市将结合道路建设配套新建部分沿路雨污管网,目前已分别完成 10公里和 12.5公里。管网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片区的雨水排放和污水收集问题。

  由于中心城老城区存在大量雨污混流的小区和单位,主次干道污水管线很不完善,平常大量污水溢流或通过雨水泵站直排河道,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东营市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实施泵站改造,解决污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的辅助措施。雨污水泵站改造完成后,能够实现中心城区大部分污水(约占污水总量的 80%以上)和降雨量10毫米以下雨水的收集处理。中心城区现有 34个雨水泵站和 30座污水泵站,计划 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雨水泵站和存在问题污水泵站的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 8座。


  环保“重拳”砸向环境违法行为


  日前,在 2015年第一次全省环保专项行动检查中,山东省环保厅发现东营市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存在“厂区东、西两侧有数个牛粪堆放场,堆存场无防渗措施,渗漏出的污水对支脉河辛沙路断面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对该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挂牌督办,责令东营市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并依法处理处罚。

  无独有偶,前不久,广饶县环保局对山东东方华龙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私设暗管排放未经处理废水的行为进行了查处,依法处罚 10万元;东营市环保局河口环保分局执法人员在对辖区内某公司将污泥通过三根 PVC管排到无防渗措施的厂区外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对企业处 10万元罚款,并依法移交给了公安,对相关负责人实施了拘留。

  几个月来,东营市对违规排放废水企业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多个违规企业被责令整改或被处以高额罚款,显示出了全市治理污染的坚定信心。东营市环保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区域分设7个工作组,分工负责组织、指导各县区和开发区的环保评级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责任分工方案,迅速组织开展化工生产企业集中排查,摸清底数,详细列出化工生产企业评级名单,并抽调专业技术力量,邀请聘任的 10名环保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强化信息调度和舆论宣传,坚持每周“两调度一汇总”,及时通报情况,确保了环保评级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东营市环保部门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对新发现的未批先建项目重拳打击,依法处罚,停止建设或生产,拒不停止建设的坚决移交公安机关;对环保评级中属一票否决项的,一律关停或停产整治,绝不姑息纵容;开展环保专项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治污设施不配套、久拖不验、未验收投产等环境违法行为。

  在深入推进“打非治违”行动中,东营市实行网格化管理,坚决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继续抓好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对关停的淘汰类项目加强巡查,杜绝死灰复燃;对需规范类项目加强整改指导,属于化工生产类项目的,全部列入本次化工生产企业整顿范围。通过加快提升化工园区环境监管水平,东营市积极促进化工行业向园区集中;改造提升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不满足要求的园区,搬迁不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园区内敏感目标(居民区),督促化工园区健全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设施,配套在线监控设备及数据传输平台,设置超标报警系统。对明确不宜再发展化工产业的园区从严要求,建立倒逼退出机制。


  河流污染治理确保“水清河晏”


  先看一组数据:第二季度,东营市 9条省控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 40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28mg/L,除支脉河氨氮浓度超标外,全部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今年 1月份,东营市 9条省控河流不达标断面还有 7个。从今年 1月的省控河流 7个不达标断面,到第二季度末除支脉河以外全部达到五类水质标准,改善数据显然是可喜的。这也不禁引人思考,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东营市到底施展了怎样的“技能”,让河流水质“转危为安”?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为推进改善辖区河流污染情况,东营市这次“动了真格”。东营市委、市政府先是成立了高规格的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指挥部,并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指挥,安排部署治理工作,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15年全市省控河流污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提出了落实党政同责、推行河长制等工作措施,确定了各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分别为省控河流的河长,中心城区涉及多个单位的广利河、溢洪河分别由市城管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担任河长,东营区和垦利县及东营开发区的领导担任分河长,治理力度可见一斑。

  更为有力的是,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目标任务的河流,东营市将对河长、分河长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检查、公开道歉等措施,直至采取有关组织措施。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还将被取消当年各类评先树优资格。“这些办法都是东营市围绕环保工作出台的前所未


  有的严厉措施,为全市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强力推进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润国介绍。

  除建立河长制外,东营市针对河流污染情况坚持全面治理,一河一策制定方案,确保了治理出实效。在 3月份,东营市环保部门集中用了整整 6天时间,组织市环保、城管、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全部 16条市控以上河流逐一进行实地调研,以现场检查、召开专题会等形式,逐个县区、逐条河流、逐个断面检查污染源,分析水质现状,围绕每条河流制定治理方案。方案制定中,他们坚持以不达标断面为导向,从源头到河尾全过程梳理,从沿岸企业到生活污水、沿河垃圾、养殖小区等全流域考虑,对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线、雨污分流管网及泵站、生态湿地、河流节制闸、河流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等相关工程全方位安排。按照“干线、支流一起抓,省控、市控一起治”的要求,逐一研究完善省控、市控河流的水质达标治理方案,完善后的方案全部由市和县区政府以正式文件印发实施。按照切实可行原则,全市每条河流的实施方案都做到工作目标、整治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保障措施“五个明确”。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时候达到;达到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实施哪些工程,采取哪些措施;这些任务、工程、措施由谁来完成,什么时间完成;资金如何保证,工作如何推进,如何调度考核等等,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时,相关部门还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研究制定,提高了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改善河流水质提供了条件。

  一个个环保“重拳”打出了治理的实效。据统计,今年 6月,除 9条省控河流水质改善外,东营市控河流断面COD平均浓度为 33.5mg/L,氨氮平均浓度为 1.9mg/L,分别改善了 33%和75%。中心城的五干排、广蒲河、东营和、广利河等河流也全部达到了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

  河流整治成效好不好,群众最具有发言权。据 12345民生热线统计,上半年接到反映水气污染方面的问题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35.21%,其中水污染问题下降了 25.04%。


  “除旧控新”将污染源消灭于萌芽


  今年以来,为有效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东营市环保局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对企业监管力度,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他们建立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实现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人员做到守土有责,确保责任单位、企业完成环境目标。通过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采取定期监测、检查、明察暗访及夜间巡查等多种方式,确保企业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强社会监督,督促排污企业全面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环保随手拍”活动,通过有奖举报、聘请义务监督员、办理举报投诉等措施,鼓励举报非法排污行为。

  今后,东营市将严控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得低于 2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外资项目不得低于 3000万美元。凡是在市政府确定的化工园区之外的新上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并将此作为环保审批的红线,不放宽审批条件,不越权越级审批;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未按规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一律不批。

  为推动化工园区改造提升,东营市开展了化工园区、集中区环保评价。根据区域环评等要求,全市制定评价标准,对所属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环保评价;除本辖区政府(管委会)保留的化工园区外,其余集中区不再新增化工产业产能;对明确为化工产业园区内的化工项目,也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监管,促进产业高端高效发展;同时,督促健全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设施,建立园区级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和设施建设。


  ———东营全方位打响环保攻坚战纪实


  东营市强力推进河流污染整治,坚持党政同责,狠抓环保工程建设,实现了水环境的改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秀美,游人如织 。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